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关于电影的讨论

**标题: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刷短视频越来越容易“细思极恐”了?** 最近我有个特别明显的感受:刷短视频的时候,经常会被一些看似普通的内容“吓到”。不是那种刻意的恐怖片,而是那种乍一看挺正常,仔细一想却觉得背后逻辑有点不对劲的东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标题: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刷短视频越来越容易“细思极恐”了?**

最近我有个特别明显的感受:刷短视频的时候,经常会被一些看似普通的内容“吓到”。不是那种刻意的恐怖片,而是那种乍一看挺正常,仔细一想却觉得背后逻辑有点不对劲的东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前两天晚上临睡前,我刷到一个美食博主的视频,教人怎么用家里剩下的食材快速做一顿“豪华晚餐”。博主手法娴熟,镜头也漂亮,弹幕里全是“学到了”“明天就试”。但看着看着,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视频里用的“剩菜”包括半块三文鱼、一小盒鱼子酱、还有一瓶快见底的白葡萄酒——这真的是普通人家里会剩下的东西吗?

这个念头一出来,我就睡不着了。倒不是纠结于博主有没有钱,而是突然意识到,这类视频在无形中把一种“轻奢生活”包装成了日常。我们看着爽,觉得自己在学技巧,但潜意识里可能已经被灌输了某种消费标准。更让我后背发凉的是,算法紧接着就给我推了更多同类视频:教你“极简生活”的博主背着爱马仕,分享“租房改造”的房间比五星级酒店还精致……明明每个视频单独看都没问题,连在一起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

我把这个感受发到好友群里,结果炸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方觉得我太敏感:“看个视频而已,较真你就输了!人家拍得美一点有错吗?”另一方却深有同感:“现在很多内容都在制造焦虑,表面上教你怎么省钱,实际上在教你怎么‘看起来有钱’。”

这种分歧让我特别好奇:到底是我们过度解读了,还是这些内容真的在悄悄改变我们的认知?我后来专门花时间研究了一下推荐算法,发现它有个可怕的特点——会不断强化你的潜意识偏好。比如你只是偶然点开一个“月薪三千如何活出月薪三万的气质”的视频,接下来一个月你可能都在各种“精致生活”的包围里。久而久之,连你自己都分不清,哪些是你真实的需求,哪些是被刻意培养出来的欲望。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网友的评论,他说:“以前我们担心的是信息太少,现在担心的是信息太多却分不清真假。就像走进一个全是镜子的房间,每个方向都在反射你,但你就是找不到真正的出口。”这句话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简直不能更认同。

当然我也明白,内容创作者要吃饭,平台要流量,这本身没有对错。但作为观众,我们是不是该学会在“爽”和“想”之间找个平衡?比如我现在会刻意关注一些“反精致”的博主,看他们展示外卖洒了的狼狈、租房踩坑的经历——这些内容反而让我更放松。

不知道你们对这种现象怎么看?是觉得我小题大做,还是也有过类似的“细思极恐”时刻?最近有没有哪个视频或文章让你产生过“哪里不对劲”的感觉?挺想听听大家的看法,毕竟一个人的感受可能片面,多人聊着聊着就清晰了。

(PS:纯讨论哈,不针对任何具体博主或平台,请勿过度解读~)

Share your love
www.yjgbhd.blogspot.cz - 32659 USD BYBIT
www.yjgbhd.blogspot.cz - 32659 USD BYBIT
Articles: 1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tay informed and not overwhelmed, subscrib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