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ing News




Popular News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昨晚和朋友去看了那部新上映的战争片,里面有一段关于731部队的剧情。 说实话,看完电影到现在我心里还特别难受,散场后连宵夜都吃不下。 电影里有个场景特别戳我:日本兵拿着温度计记录人体冻伤实验的数据,而实验对象是个还在发抖的小孩子。 那个镜头也就三秒钟,但我当时在电影院直接把手里的爆米花捏碎了。...
昨晚和朋友去看了那部新上映的战争片,里面有一段关于731部队的剧情。 说实话,看完电影到现在我心里还特别难受,散场后连宵夜都吃不下。 电影里有个场景特别戳我:日本兵拿着温度计记录人体冻伤实验的数据,而实验对象是个还在发抖的小孩子。 那个镜头也就三秒钟,但我当时在电影院直接把手里的爆米花捏碎了。 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这些情节居然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回家路上我查资料发现,光是哈尔滨的731部队遗址就占地6平方公里,这规模简直超乎想象。 我爷爷年轻时在东北当过铁路工人,小时候常听他念叨”防疫给水部”这个奇怪的名字。 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他说的就是731部队的伪装名称。 记得有次他喝醉了,红着眼睛说见过日本军车夜里往郊区运”木头人”(活人实验品),当时邻居都吓得不敢开窗。
以前总觉得是老人家的夸张回忆,现在结合史料想想,真是细思极恐。 比较让我困惑的是,这类历史在教科书里往往就几行字的描述。 要不是前几年在哈尔滨出差时偶然参观过731遗址纪念馆,我可能到现在都对这段历史模模糊糊的。 纪念馆里陈列着带锈的手术刀、解剖台,还有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人体器官标本瓶。 最震撼的是看到受害者名单里有个和我太爷爷同岁的老人,这种时空交错感特别难受。
现在有些影视作品总喜欢把侵略战争拍成”兄弟情”或者”浪漫史诗”,但涉及到731部队的剧情时,导演反而都选择用冷峻的纪实手法。 我觉得这种克制恰恰最有力量——那些冰冷的实验数据、编号档案,比任何血腥镜头都让人窒息。 就像电影里军官平静地记录着:”Maruta(原木)第3号,零下20度暴露8小时,手指呈黑紫色。
“这种平静背后的残忍,真的让人几天都缓不过来。 和朋友讨论时我们吵起来了。 他觉得过度渲染这段历史是在煽动仇恨,但我认为如果连记住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和平就像南京大屠杀和纳粹集中营,这些历史不该被遗忘。 不过我们倒是达成共识:这类题材最该拍给那些至今还在否认历史的日本右翼看。 话说回来,大家觉得这类沉重题材的电影应该多拍吗我虽然看得心里难受,但又觉得有必要让更多人知道。
你们有没有看过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来聊聊吧。 (写完这段我又想起电影里那个结冰的搪瓷杯画面了,实验人员在极寒环境里记录时间,杯子里剩的水都冻成了冰柱. . . 这种细节比直接拍惨叫声更让人窒息)